所以说,一方面,放宽外资可能会有利于促进国内钢企的发展,使其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。但另一方面,由于我国钢企1/3以上属于中小型的民营企业,竞争能力较弱,在环保成本提高与外资进入双重压力下,行业或加速洗牌,钢铁行业自然也不例外!国内钢材市场由于需求下降、而产量仍在严重过剩,供需矛盾激化导致钢价一直处于跌势之中,更是在9月份跌破了3000大关,达到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,此时国内和国外钢材较高差价达到1500元/吨左右。而廉价的产品附加值低,部分钢厂甚至为了盈以次充好;这样的产品激增,不紧是在国市场难有形成良好形象,且对于当地的钢材市场有一定的冲击;因此受到国外市场的关注就越来越多,随之爆发的就是贸易摩擦了。

另外,此类钢的Cr、Ni、Cu残余元素含量各不大于0.30%。Q345A、B、C、D、E是此类钢的代表牌号,其中A、B级钢通常称16Mn;C级以上结构钢管需加入一个以上微量元素,其力学性能中增加1项低温冲击性能。
此类结构钢管同碳素结构钢比。具有强度高、综合性能好、使用寿命长、应用范围广、比较经济等优点。该钢多轧制成板材、型材、无缝钢管等,被广泛用于桥梁、船舶、锅炉、车辆及重要建筑结构中。业内学者认为,目前,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亟需解决的问题,但是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过程,“持久”已不可避免,而建立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将成为重要“武器”。
董登新表示,目前在产能过剩问题上,比较重要的“顽”还是国企,这也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,国企所在行业的产能是很容易过剩的,并且这些过剩的产能往往没有人负责任。而民资与民企的产能过剩则是相对的、暂时的,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作用下,民资与民企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可以消化和自我恢复。据记者了解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出现了三次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。一次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,并且历经三年的整顿治理得到了缓解。受洲金危机影响,第二次产能过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。第三次则是在2003年我国进入新的经济周期,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突显,并自2008年起渐次达到高峰。